2024年10月22日,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的锂离子电池用天然石墨征收920%的关税,这一税率较现行水平暴增近十倍。此举被业界视为美国在新能源战略领域对华实施的‘核弹级’贸易打击,旨在彻底阻断中国石墨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路。
一、政策背景与产业博弈
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核心材料,占电池成本约15%。中国目前掌控全球75%的石墨开采与90%的精炼产能,而美国电动车产业所需石墨约80%依赖中国供应。本次关税调整源于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中关于‘敏感外国实体’条款的强化,要求2025年后电动车电池组件40%关键矿物不得来自中国。
二、技术封锁与供应链重构
920%的关税税率实际上宣告了中国石墨产品退出美国市场的终局。美国能源部同步启动‘石墨自主计划’,拨款28亿美元支持西拉石墨、诺瓦石墨等本土企业扩建产能,并加速与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莫桑比克等国的供应链合作。韩国LG新能源、日本松下已宣布将中国石墨采购比例从目前的45%降至2028年的15%。
三、中国企业的突围路径
面对封锁,中国石墨企业正多维度破局:
1. 技术升级:贝特瑞、杉杉股份等头部企业加快硅碳复合负极研发,力图通过材料创新降低传统石墨依赖
2. 产能转移:华友钴业在摩洛哥建设年产5万吨负极材料基地,璞泰来启动匈牙利工厂建设
3. 回收利用: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可将石墨再生利用率提升至95%
四、全球新能源格局重塑
这场‘石墨战争’正在触发三大变革:
• 技术路线分化: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等替代技术研发投入激增
• 贸易格局重构:中国石墨出口转向欧盟、东南亚市场,1-9月对欧出口同比增长217%
• 标准竞争白热化:中美欧围绕碳足迹核算、可持续认证展开规则博弈
五、深远影响与行业展望
短期来看,美国电动车成本将上升12-18%,Model 3等车型面临涨价压力。中长期则可能催生‘一个世界、两套体系’的绿色产业格局。中国正在通过‘新能源汽车出海2.0’战略,推动整车企业带着完整供应链走向全球,而石墨封锁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:‘贸易壁垒挡不住技术浪潮,只会让创新以更复杂的形式涌现。’